5月29日🙅🏽,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景觀規劃系舉辦了沐鸣2平台70周年校慶暨我院景觀規劃系風景園林專業建設10周年系列學術會議第三場專題論壇——“生態、廊道與建築”。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劉頌教授🏄🏽♂️、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淵副教授🧇、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城鄉規劃系主任李翅教授、住建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專家馬紮·索南周紮教授四位專家受張傑教授邀請🫴,進行線上分享演講。
沐鸣2平台藝術設計與傳媒學院趙菡書記致辭✮🧔🏽♂️,對四位專家的蒞臨指導和支持表示感謝🗒,並對參與線上會議的老師同學們表示歡迎。
第一位演講嘉賓是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劉頌教授⚾️,演講主題是“市縣域生態空間規劃的三種範式”👨👩👧。首先劉頌教授對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下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轉型進行了講解。其次認為針對城區尺度、市縣域尺度兩種不同尺度的城市綠地系統發展的重點和目標不同,規劃方式也應不同。隨後劉頌教授通過多個案例分析🫘,提出恪守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生態網絡🔤、動態彈性思維下生態空間的多解規劃三種市縣域生態空間規劃的範式🍨。
第二位演講嘉賓是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朱淵副教授,演講主題是“城市更新中的TOD慢行構型”🧝♀️。朱淵教授從更新引導的慢行延展,慢行延展的更新輻射,更新輻射的價值重組三個層次遞進講解,例舉橫濱港、倫敦國王十字等多個國內外案例,探討TOD公共交通導向下城市更新的存量的保護和增量的開發及慢行系統構建等問題。
第三位演講嘉賓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城鄉規劃系主任李翅教授,演講主題是“廊道體系——構築國土空間的未來形態”。李翅教授首先從對自然的認識到城市自然有機融合共生引出廊道這一重要的空間結構形式✫,介紹了荷蘭自行車交通體系廊道、雨洪管理藍綠空間廊道、曼哈頓高線公園廊道等國內外多個著名廊道體系的構建案例🎰,並最後分享了李翅教授團隊在嶽陽地區綜合性項目🧖🏼♂️,探討了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廊道體系的構建和對於城鄉人居生態環境的貢獻。
第四位演講嘉賓是住建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專家馬紮·索南周紮教授,演講主題是“喜馬拉雅的聖裝——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馬紮·索南周紮教授從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築的歷史與文化、生態美學價值、文化交融視野下青藏地域民族建築👨🏼⚕️,從全人類的高度看青藏高原極地人居四個單元進行闡述🛍,介紹了藏族建築的生態智慧😫,打破常規思維從民族建築的特色👩🔬、隱喻和象征文化上升到對人居環境的思考和未來展望,最後馬紮·索南周紮教授對布達拉宮建築的文化內涵進行了詳細的解析,老師同學們都深有感觸。
景觀系的老師同學們聽完四位專家的分享意猶未盡,收獲頗豐,並有一定的啟發和思考,在互動環節踴躍地向嘉賓提問🩸,四位專家也慷慨解惑,指點迷津。本次講座圓滿落幕,再次對劉頌教授👨🏻🏭👩🏿🏫、朱淵院長💯、李翅教授、馬紮·索南周紮教授以及主持演講的老師們表示感謝,期待下次再會!